饮食口味变化:部分女性怀孕后饮食习惯会有较大改变,喜吃酸甜食物或其他小零食,进餐次数也会增加,如不及时清洁则更容易引发口腔问题。
孕期缺钙:怀孕时期母体缺钙,不但对宝宝发育成长有影响,也容易让妈妈患上龋齿、牙齿松动等问题。孕妇缺钙表现为:牙齿松动、四肢无力、贫血等,严重时会有抽筋、手足麻木等症状。
应对口腔问题也有不同处理方式,正所谓孕前发现治疗不能等,孕期发现处理要谨慎。
孕前:女性怀孕前都应该到专业牙科检查牙齿是否健康,因为有些牙病在孕前没有症状,而在孕后就会出现,所以孕前培养一个健康的口腔环境非常重要。将龋齿、智齿、牙龈出血等问题在孕前解决。
怀孕1-3月:在这个阶段,要避免治疗牙病,包括洗牙。如果疼痛严重引起感染,可能会引起流产,切记要及时到口腔医院就诊,进行应急处理。
怀孕4-6月:孕妇不能进行拔牙、根管治疗等,在该阶段可以进行一般牙科治疗,如做简单的物理治疗,局部冲洗坏牙和消炎等,都不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影响。
怀孕7-9月:这时子宫较敏感,外界刺激容易引起子宫收缩,所以孕妇也不适合接受牙科检查和治疗。
让孕期无“口”顾之忧,就要防患于未然,在孕前保护好口腔的卫生健康。
营养均衡:孕妈妈除了增加营养摄入,还要保持营养平衡。在增加蛋白质提供之外,维生素A、D、C和一些无机物如钙、磷的摄入也十分重要。怀孕期间增加摄入营养素,不仅可以起到保护母亲的作用,使肌体组织对损伤的修复能力增强,对胎儿的牙齿的发育也很有帮助。
定期口腔检查:_好在孕前就有定期的口腔检查和适时的口腔治疗。在孕期中也坚持定期口腔检查,因为口腔疾病会发展较快,定期检查能保证及早发现、尽早治疗,使病灶限于小范围。对于较严重的口腔疾病,应选择妊娠中期(4-6月)相对安全的时间治疗。
孕期口腔卫生:重视怀孕期口腔卫生,掌握口腔保健的方法,坚持每日有效刷牙。对于容易感染蛀牙的孕妇,需要向医生说明情况,根据医嘱局部使用一些氟化物,如氟化物漱口液、氟化物涂膜等处理口腔问题。
日常口腔护理小贴士
1、常漱口、多喝水
孕妈妈注意节制酸甜类食物,因甜食在口腔中容易转化为酸性物质,腐蚀牙齿表面;另外如有孕吐现象,经常倒流的胃酸也会伤害牙齿,这时也要及时漱口,保持卫生。
2、选用软毛牙刷
由于妊娠期间,牙龈黏膜容易充血红肿,孕妈妈应采用软毛的牙刷,而为了保持卫生,_好3-6个月更换一次。
3、摄取充足钙质和纤维
孕妈应摄取富含钙质的食物,如牛奶、豆制品、虾皮等,而食用粗纤维能够延长咀嚼时间,利于固齿。
【文章为科普用途,非宣传目的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医疗内容请以医生诊断为准,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开放平台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】
- 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:
-
- 推荐阅读
-
【微信扫一扫】
挂号/缴费/查询更快捷